今日小年,立鎂家藝術(shù)涂料愿您和您的家人吉祥如意,歲歲平安!
發(fā)布時間:2018-02-08 來源: 作者: 人氣:次
今天,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
不少地方的群眾稱這天為小年
它是春節(jié)的彩排
也寄托著中國人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立鎂家藝術(shù)涂料祝大家家興業(yè)旺,鴻運滔滔,小年吉祥,好上加好!
距離春節(jié)只有7天了
還在外奔波忙碌的你
是否已經(jīng)買好回程的車票
是否已經(jīng)聞到了家中團圓飯的香味
其實,對于小年到底是哪天
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
部分南方地區(qū)是臘月二十四
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二十四和
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
這天以后
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關(guān)于小年的來歷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
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
敗盡家業(yè),淪落到街上行乞
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
羞愧難當
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認為,張生能回心轉(zhuǎn)意
還沒壞到底,就把他封為灶王
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
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這便是小年的由來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每年臘月二十三
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稟報這家人的善惡
于是,小年這天
人們會擺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
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小年這天祭灶
是民間流傳極廣的傳統(tǒng)習俗
在古詩中也多有提及
面臉丹如朱頂鶴,
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
此是人間祭灶時。
宋代詩人孫緯這首《獻壽》
前兩句寫的是灶神相貌
后兩句則是寫祭灶的活動
北船不到米如珠,
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灶,
只雞斗酒定膰吾。
雖然眼下困苦
但明天鄰家小年祭灶的雞酒
一定會拿來與我同食的
蘇軾這首詩
雖是寫歲末生活的窘迫
卻也很樂觀
說起小年習俗,可不止是祭灶哦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
意為給灶王爺送行
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
其樂融融的樣子才有年味兒啊
過了臘月二十三
挨家挨戶就開始貼窗花了
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
手巧的老人帶著孫子孫女
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
如今多數(shù)人都是去買窗花
似乎會少了一絲喜悅和年味
小年時,還要掃灰塵
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
這一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
當時為驅(qū)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
后“塵”與“陳”諧音
掃塵也寓意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
既指庭院內(nèi)的陳年積垢
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傳說
“小年”是上古神獸“年”的伙伴
喜吃灶糖
為了“小年”和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
中國人還形成了過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
里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
很多地方小年就開始貼春聯(lián)
算是比較早進入春節(jié)了
比較傳統(tǒng)的人家還是習慣
請寫字比較好的人來書寫春聯(lián)
用最普通的紅紙黑毛筆
簡樸卻年味兒十足
過了二十三
漢族民間認為
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
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
因此直至年底
舉行結(jié)婚典禮的都會特別多
而小年離大年還有不到十天
家家戶戶都要開始備年貨了
不管是殺豬灌腸還是商場采購
這些活通常都不是一天就能干完的
所以從小年開始就得準備了
小年一到
春節(jié)就越來越近了
在外打拼一年的你
是否也已經(jīng)開始收拾行裝
準備回家過年了呢
這一年
你或許成功,或許失意
或許收獲,或許遺憾
但你堅信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只要努力,只要敢拼
今年的自己就會比去年更好一些
這一年,你辛苦了
今天,濃郁的年味兒開始彌漫
是時候卸下一年的疲憊和風塵
收拾心情準備回家了
回家,是你能給父母最好的禮物